首页 > 快讯 > >正文


(资料图片)

生活的纵深决定电影的纵深,生活的阴暗决定着胡波写作与电影的状态。《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笔名胡迁)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是以胡波的同名短篇小说为蓝本,讲述了在一座并不发达的小城之中,四个陷入绝境的人物,他们想要逃离生活,将满洲里动物园作为自己救赎和宣泄的出口,踏上旅程的故事。故事立足现代社会现实,将镜头聚焦在这四个底层人物的现实生活状态,呈现出小人物在平凡的岁月中苦苦挣扎的生活困境,将希望与绝望相互交织在人物的成长轨迹和心灵历程上,折射出每个人物主体强烈的生命意识觉醒,胡波也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融入影片中,彰显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影片的主题看似是探讨人类精神的困境,实则是将高度提到了哲学层面的高度,显示出了人类在社会中无处可逃、无路可走的困境。

一、相互缠绕的人物关系

在影片《大象席地而坐》中,展现出了四个陷入绝境的人物:韦布:为了帮好友摆脱校园霸凌却失手将霸凌同学的男孩推下楼梯,害怕被寻仇而踏上救赎之路;黄玲:和原生家庭关系恶劣,同时和学校副主任产生不正当的师生感情,二人的关系曝光让她无路可走,和好朋友韦布一起相约踏上救赎之路;于城:和朋友的妻子发生了不轨的关系,被朋友撞见从而刺激朋友跳楼,于城踏上了逃避之路;王金:年老被子女所算计,对子女失望,带着小孙女踏上了回忆之路。这四个人物都不约而同地踏上了满洲里动物园的旅途,或逃避、或救赎、或追忆,都想借由旅途找到自己生活困境的出口,但是我们从四个人物与自己身边人的关系来看,他们都有着自己理不清的人际关系。按照人物关系之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人物关系大致分为: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以及男人与男人。首先,从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来看,造成于城逃离的原因则是自己与朋友妻子之间发生的不轨关系,这段关系是违反了公序良俗,是对朋友造成背叛,但是他却认为并非自己的责任,这种关系的处理不得当造成了于城的逃离;教导主任和黄玲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正当的师生感情,两人对界限的不明晰与教导主任的诱导与抛弃造成了黄玲的绝望远走。其次,从女人与女人的关系来看,黄玲与自己的母亲之间并不是常见的温馨有爱的关系,而是充满了极其“仇恨”的紧张关系。最后,从男人与男人之间,韦布与自己同学之间形成了校园霸凌关系,也是属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他们四个踏上逃离之路的人,都有着与传统主流背道而驰的人际关系,这种逼仄的关系同时也是造成他们逃离的原因。

二、紧张逼仄的空间关系

韦布、黄玲、于城以及王金踏上逃离之路的原因则是因为他们的窒息关系,在影片中多处紧张与逼仄的空间处处体现了这种窒息的关系。首先,从最初的于城与朋友妻子不轨关系被发现,朋友登场,于城躲在一个逼仄的小空间内,镜头跟随着捉奸者的视角一步一步地去发现于城,并且镜头里所展示的空间都是违背了传统的镜头语言,将画面中要表现的主体放置在一个角落或是非常拥挤的地方,将人物实时的心境通过画面中给到的空间来表现出来。其次,在表现黄玲与母亲关系的镜头中,通过两人之间发生的事件与空间的关系勾勒出母女关系,狭小的卫生间挂满了家中的衣物,显示出母女之间生活糟糕的现状,镜头随着黄玲的脚步将卫生间的环境展现出来,又从卫生间到客厅,导演的镜头一直致力于将最逼仄的环境收入画面中,在第二段的画面中,从入户门到卫生间,从卫生间又转化到敲门,胡波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空间的交界处来处理人物关系,将母女之间的情感变化通过镜头以及高反差色调来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外除了《大象席地而坐》,表现事件与空间的关系还有贾樟柯的《公共空间》以及《狗的状况》,贾樟柯导演的纪录片《狗的状况》,用麻袋将狗装起来,以狗在麻袋中痛苦挣扎和人们居高临下地看待狗的挣扎,表现出狗的境遇,同时也隐喻着在大环境中人物的渺小。

三、精神寄托的导师

贝拉塔尔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胡波所崇敬的导演,我们在《大象席地而坐》可以窥见贝拉塔尔给胡波不小的影响,但他们相同之处则在于对于生活清醒的认知和对生活哲学层面的探讨,但是由于两位导演的成长历程与生活轨迹的不同,也造就了他们在影片中完全不同的思想宣泄,胡波的生长环境并非温暖温馨的家庭,并且经济状况也并非殷实,原生家庭的不够圆满造成了他性格的拧巴,所以胡波在自己的写作和自己导演的影片中,充满了他对生活的直觉和愤怒,贝拉塔尔与胡波完全不同,贝拉塔尔的生活衣食无忧,造就了他稳定的情绪状态,在他的作品中,则是高度清晰的哲学表达。除了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同表达方式,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完全不同的镜头变化,胡波的镜头则多以前后运动的长镜头和变化多样的焦点,展现了年轻人对生活的判断和愤怒,在贝拉塔尔的镜头下,则是以横移的长镜头和很少变化的焦点,展现了成熟导演的沉稳状态。

在《大象席地而坐》中,每个人物都透露出厌世的情绪状态,在四个小时的的放映时间内,四位主人公都在不约而同地去寻找满洲里动物园的大象,与其说是找自己的终点,不如说是想给自己另一个起点,融入影片的“大象鸣叫”充满哲学意味,导演用自己极大的同情心和自己的情感经历,利落地将这几段又严肃又悲剧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同时,在影片获得成功的同时,导演胡波却离开了这个世界,《大象席地而坐》即是处女作又是遗作,也是胡波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思考,审视着社会众生语境下底层人物的悲剧情怀和美好寄愿,也是解脱人类的精神困境。生活的纵深决定着电影的纵深,胡波的人生也决定着他电影对哲学的纵深探讨。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