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针对北京地区博物馆在2021-2022年度各方面的发展情况,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主会场活动中,《博物馆蓝皮书: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截至2022年底,在北京市文物局履行备案手续的博物馆共215家,年均接待观众5000万人次,北京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博物馆之城”建设初见成效。2021-2022年,北京地区在北京市文物局新备案登记的博物馆共18座,是博物馆实行行业管理备案制度以来建设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

全国实力最强的城市博物馆集群


(资料图片)

2020年,北京正式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在北京市文物局履行备案手续的博物馆共215家,年均接待观众量超过5000万人次,因多次机构合并、调整、注销,实际现存博物馆202家。

2021-2022年,北京地区在北京市文物局新备案登记的博物馆共18座,是博物馆实行行业管理备案制度以来建设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显示,北京市登录可移动文物数量和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数量均居于全国首位。全市博物馆藏品总数已达 1625.5万件/套。

从博物馆数量、密度、布局、办馆水平、发挥公共服务效能程度来看,北京已经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市博物馆集群。

在当下和未来,博物馆在申遗工作中的作用更为凸显。北京中轴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规划与营建,中轴线核心遗产要素中许多已开辟的博物馆或纪念馆,这些遗产要素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国家重要性的建筑或建筑群,它们是具有哲学意义的理想都城秩序与自然环境深度自洽的真实载体,本身就是中轴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动注脚。中轴线建筑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在未来中轴线整体整治保护的进程中,将有更多展览展示空间,这也为中轴线上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北京市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吸引社会资源快速向博物馆建设相关领域集中。

2021-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对北京地区潜在博物馆资源进行摸底调查,调研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有开放空间、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博物馆条例》备案条件的各类场所共561家,在北京市16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均有分布。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选取13家单位作为试点,开展孵化培育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多次沟通讲解,使试点单位负责人对博物馆性质使命有初步认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其基础条件,指导其补齐短板,使被孵化培育的“类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今年已有6家“类博物馆”挂牌开放。

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骏谈到,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需求与日俱增,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但博物馆发展也面临着总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博物馆竞争力、影响力有待提升,治理体系、治理水平相对滞后等全新挑战。未来将通过加强和优化顶层设计、优化博物馆布局、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完善博物馆服务功能、推动博物馆融合发展这些方面继续探索。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