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1、【疏不间亲】 谓关系疏远者不介入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


【资料图】

2、 "疏不间亲"这句古训流传久矣,以吾之拙见,意即君子不应掺和别人的家事。

3、当然其含义因人而异,有待商榷之处。

4、然我初捧读《三国演义》,却每感这句古训放之四海而皆准。

5、 建安七子之一的杨修,"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不可不谓才华横溢。

6、他于阳平关一战中被曹操借鸡肋一事以扰乱军心处死。

7、他的悲剧固然和他恃才放旷,曹操的妒贤忌能有关。

8、表面上"园门阔"的自作聪明,"一人一口稣"的目中无主,"梦中杀人"的轻率失言,无不揭示着他身死因才误的必然结局。

9、但追本溯源,他卷入曹氏家族继承人选纠纷才是真正死因。

10、告曹丕反被诬,唆使曹植立斩门吏,甚至狂妄自大地为曹植作答教,他在险恶莫测的政治旋涡中不能自拔,与精细歹毒的曹丕作对,加之自身的大意轻率,即便曹操放他一马,曹丕上台他的死期也不远了。

11、杨修小聪明掺和别人家事终落得千古笑柄。

12、 再看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13、荆州刘表对继承人举棋不定时,刘备轻言"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不想蔡夫人屏后窃听,以致后来狼狈地亡命檀溪,亏得那匹"妨主"的"的卢"马,才让他死里逃生。

14、而公子刘琦因继母不容,求亮定身之计,他再三推脱:"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泻漏,为害不浅","此非亮所敢谋也"。

15、直到刘琦登楼撤梯,"欲拔剑自刎",孔明才不痛不痒地教他守江夏,家事仍只字未提。

16、孔明谨慎小心,疏不间亲由此可见一斑。

17、 刘备登位欲立后嗣,问于孔明,他装聋作哑:"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

18、"试想,近在身边的军师"左右不定",反去千里之外问教荆州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随便一计便胜忠勇有余而智不足的关,张千百倍,实是出于疏不间亲的无奈。

19、关羽以"螟蛉之子,不可僭立"排挤刘备养子刘封。

20、谁想他走麦城之时,廖化求救于上庸刘封时,怀恨在心的刘封见死不救终毁了云长一世英名。

21、虽说关羽气数已尽,当初掺和刘备家事早早埋下的祸根--刘封给了他最后的也是致命一击却是不可否认的--哪怕你是桃园结义的兄弟。

22、 从恃才放旷的杨修到审慎练达的诸葛亮,再到不明就里的关羽,疏不间亲的个中奥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23、而如杨修经天纬地之士尚且因不谙"疏不间亲"招致杀身之祸,更何况吾等凡夫俗子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