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5月20日消息(记者 程若兰 实习生 王红瑞)“这个我做了很久,有点难,但是很有趣!”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厦门市多所小学的学生前往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跟随数字化社教课程《鼓浪屿上“晓”世界》,走进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了解创意课程承载、讲述的文物内涵与历史故事,并在社教老师的引导下,体验精品社教课程,动手挑战纸雕灯、掐丝珐琅画等制作。
社教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课程手工制作环节(央广网记者 程若兰 摄)
据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行政馆长林殷琼介绍,《鼓浪屿上“晓”世界》是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推出的首个数字化社教课程。课程一改以往“参观+讲解”的传统模式,基于鼓浪屿历史文化和文物内涵,以沉浸式的社教体验形式,带领青少年在中西合璧的历史风貌建筑和皇家珍藏的异域文物珍品中,见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了解鼓浪屿的前世今生。
(资料图)
在长达60分钟的课程中,学生们依次学习“探索历史建筑”“追忆历史名人”“守护历史文化”三个章节,与卡通人物形象“小屿”一同“跟着文物去旅行”。课程通过交互性图文长卷、动态漫画、场景复原等多种呈现形式,为学生打造一场虚拟参观游览之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西洋风貌建筑,认识医疗、体育、文化和音乐四大领域的鼓浪屿杰出人才,并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点燃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鼓浪屿上“晓”世界》课程场景(央广网发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供图)
林殷琼表示,《鼓浪屿上“晓”世界》不仅通过生动画面呈现鼓浪屿的历史人文故事,还结合线下手工互动和教师讲解等环节,整体形成较为精炼、有特色的数字化课程,旨在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社教体验,同时打造中小学校“第二课堂”。
据悉,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目前已开发20余个社教课程,服务青少年近3万人次。在18日的体验活动中,馆方安排了“玻粒造物”“皇宫屋顶上的‘三有’”“珐琅寻踪”“陶色瓷韵”等多个社教课程,引导学生亲手制作掐丝珐琅画、皇宫模型、玻璃装饰画与伊万里瓷盘菊花图,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尝试制作玻璃装饰画(央广网记者 程若兰 摄)
“此前,我馆已通过举办‘小小讲解员’等各类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温度,实现‘玩有所获,学有所得’。”林殷琼介绍道,作为故宫博物院在地方设立的首个主题分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在过去六年间积极开展校馆共建,创新社教形式,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超级链接的博物馆,将更多优秀文化带入博物馆,向参观者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天,林殷琼代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向厦门市思明小学、大同小学及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授牌。接下来,该馆将与上述三所学校成为合作伙伴,展开馆校合作共建,为协同培育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搭建学习基地和辅助平台。
馆校合作项目共建学校授牌仪式(实习生 王红瑞 摄)
同时,人民小学、故宫小学在原有的馆校合作基础上,深化共建内容,正式成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文化志愿者联盟,林殷琼为两校“小小讲解员”代表颁发了志愿者聘书。故宫小学、大同小学还将该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基地落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并聘请林殷琼为故宫小学“校外思政辅导员”。
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社教职能,使其承载的知识、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18日下午,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还组织了“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教育”座谈会,邀请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廖晓东、鼓浪屿世界遗产监测中心主任蔡松荣与各小学负责人畅谈博物馆教育,共同探讨社教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探索等话题。
座谈会现场(实习生 王红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