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现阶段,我国是全球石灰岩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石灰岩是轻质碳酸钙主要原材料,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为轻质碳酸钙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在国内轻质碳酸钙原材料供应充足以及应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背景下,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轻钙是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简称轻钙。可用作橡胶、塑料 、造纸、涂料和油墨等行业的填料。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冶金、玻璃和石棉等生产中。我国轻质碳酸钙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9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7.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91%。目前,轻质碳酸钙是碳酸钙市场主流产品,2021年其规模占比国内碳酸钙总规模为55%。2021年国内轻质碳酸钙产量为1452.1万吨,同比增长3.2%。

轻质碳酸钙吨产品石灰石消耗由1.40t降至1.25t左右;先进环保型机立窑的推广使煤石配比由1:8降低到1:13,最好的企业达到1:16;吨石灰实耗煤由125k-降至120kg,干燥耗煤由85kg降低到80kg,全行业节省煤耗15%左右;重钙的矿石利用率达到83%~90%。


(相关资料图)

2023中国轻钙行业应用需求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轻质碳酸钙在橡胶中做填充剂,可起到增加体积、降低成本、改进加工性能及硫化性能;在塑料中可以提高塑料制品尺寸的稳定性、硬度和钢度,改善塑料加工性能及其制品的耐热性和散光性;在造纸中可作为纸张的填料、铜版纸涂料的白色颜料、钙塑纸的填料等;在涂料中作为填料,起到骨架作用,故称之为“体质颜料”;在油性涂料中,填充量可达10-50%,在水泥性涂料中填充量可达10-20%。

轻钙生产智能环保型立窑、全自动刮刀离心机全面推广,大型盘式干燥机、机器手自动化装包、码垛机成功应用;重钙引进、推广了德国、法国进口以及中国台湾和内地生产的超细重钙干法/湿法生产线、改性复合生产线,全行业自动化计量、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初步引入,生产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

近年来,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产业发展质量,是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实现产业升级、能够显著提高产业效益的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

2022年我国轻质碳酸钙生产能力1000万吨,实际产量约580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能力200万吨,实际产量约175万吨;重质碳酸钙产量在3000多万吨,已发展成为世界碳酸钙第一大生产与消费国。

我国轻质碳酸钙企业数量众多,但多为中小型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未来随着国内汽车、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高档涂料、新型密封材料等需求增长驱动下,国内高端轻质碳酸钙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未来本土企业还需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及提升产品多样化水平,推动轻质碳酸钙产品朝超细化、高纯化趋势不断发展,未来国内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上升,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轻质碳酸钙属于资源约束型行业,各省市区域均有分布,导致企业布局较为分散。近年来,在国内环保力度不断加强背景下,国内轻质碳酸钙生产重心逐步由东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化趋势不断凸显,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轻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我国轻质碳酸钙行业与国外相比在生产技术上还存在差距,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不高,环保设施也很不完善。对产品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存在着产品品种规格少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要实现中国轻钙产业规模化和产品精细化深入发展,国内轻钙企业有必要借鉴世界著名碳酸钙公司的成功经验--采用高效节能大型装备与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例如其规模化生产基本上是利用立式磨或球磨机等大型干法研磨装备技术与超细分级机组合,而产品精细化采用大型装备技术、改性装备与超细分级机成套技术完成。下游应用行业的功能化需求促进了轻钙产品的功能化开发,也为产品功能化开发指明了方向。

2022年以来,国产替代相关行业需求旺盛,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我国不断在技术研发领域做投入,已经成为全球区域化工领域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虽然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精细化率仍有差距,但是国内的领先化工企业已经具有了比较长时间的积累,自身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方法,拓展产品品类,已经不断形成了自身的研发体系。碳酸钙行业大宗产品过剩已成为实事,但高端产品仍需依靠进口,我国碳酸钙在产品改性及专用化、精细化发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而通过相关产业融合开发表面改性剂,实现碳酸钙专用化、精细化发展的前景广阔。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轻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本报告将帮助轻钙行业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